
即墨柳腔是一個較古老的地方劇種,在清代中葉產(chǎn)生于即墨西部,形成后流行于膠東一帶!吨袊胤綉蚯伞份d:柳腔是由民間說唱“本肘鼓”演變形成的,又稱“老拐調(diào)”、“哦嗬”。它和蘇北的淮海小戲、山東的五音戲、柳琴戲等有近緣關(guān)系。據(jù)1953年12月即墨縣文化館對柳腔形成過程所做過的調(diào)查報告:清乾隆十三年(1748年),受水旱蟲災侵襲,即墨以西各縣的民眾背井離鄉(xiāng),來即墨乞討者甚多。他們乞討時演唱的家鄉(xiāng)小調(diào),被當?shù)厝罕姺Q“周姑子”,也稱“肘鼓子”!氨局夤摹眰鞯郊茨,許多當?shù)厝罕妼W唱,學唱最多的地區(qū)是即墨西部沽河一帶的劉家莊、呂戈莊、挪城、豐享莊等村莊。后來“本肘鼓”與即墨當?shù)氐拿耖g小曲、秧歌相互融合,聲腔發(fā)生了變化,由說唱體逐步演變?yōu)檠莩w。初期演唱形式比較簡單,三五個演員,配樂為一只手鼓、一只手鑼或一副呱噠板,化妝的服飾和臉譜也沒有嚴格規(guī)定。演唱主要利用農(nóng)閑時節(jié)在集市村鎮(zhèn)的街頭巷尾,劃地為臺。這種形式持續(xù)了100多年。19世紀后期,受萊陽縣“四弦小調(diào)”的影響,伴奏采用四弦胡琴配嗩吶幫腔。初時因沒有樂譜,琴師和演員不能完全協(xié)調(diào),演奏之間就只好互相配合往上“溜”,因而被人戲稱為“溜腔”。后因“溜”字不雅,定名為“柳腔”。由于柳腔在即墨境內(nèi)廣泛流傳,因而人們稱即墨為“柳腔之鄉(xiāng)”,也稱柳腔為“即墨柳腔”。 柳腔作為地方劇種大體形成后,便開始走上舞臺,每逢年節(jié)廟會,藝人們便臨時搭班登臺演出。伴奏樂器逐步完善,角色分工越來越細,服飾和臉譜也有了嚴格要求,流傳地區(qū)也劉家莊即墨柳腔趨廣泛。1900年,即墨西部的劉家莊、七級、移風店、南泉等地,藝人們組織起5個初具規(guī)模的柳腔班社,到平度、掖縣、萊陽等地巡回演出。20世紀初,藝人們相繼去青島,在臺東、四方、滄口等處小戲院里搭班演出。這期間,柳腔演員經(jīng)過與其他劇種演員同臺演出,廣泛吸收其它劇種的精華,使柳腔在藝術(shù)上日臻成熟。以著名柳腔演員劉森(作廉)、劉嫚(德昌)、劉小(洪石)和劉伶(邦君)搭成的柳腔戲班,被譽為“四喜班”。這時期是柳腔發(fā)展史上的“黃金時代”。

kenan點評時間:2012/5/22 11:02:24
- 文化遺產(chǎn)吸吸流傳
分頁: 上一頁 | 下一頁
商家最新信息
- 4800-5500元/加油站招加油員1名
- 23886供銷二小區(qū)二層獨院145平方米精
- 26563閣里新村二層獨院146平方米精裝
- 23936德馨苑3樓137+地15㎡精裝雙供110
- 26668辛家莊臨街四間平房獨院可做倉庫
- 23930即發(fā)小區(qū)二層獨院99.91平方米中
- 22725楊家村大產(chǎn)權(quán)二層獨院153㎡精裝
- 26648金鶴街二層獨院150㎡精裝修1.2萬
- 26665惠禾小區(qū)2樓90+附房7㎡精裝雙供
- 26504供銷二小區(qū)二層獨院145㎡精裝修
- 23872名門世家3樓133.7+地41㎡精裝雙
- 26672環(huán)秀雍苑94㎡新精裝修家具家電齊
